丁忠明在五届三次教代会暨九届三次工代会上作校长工作报告

时间:2012-02-25浏览:1003

在我校五届三次教代会暨九届三次工代会上,校长丁忠明向大会作校长工作报告。报告分两部分:一是2011年工作回顾;二是2012年主要任务。

丁忠明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学校“十二五”发展开了好头。2011年,我校重点做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

围绕“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办出特色,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思路,科学研究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经校五届二次教代会暨九届二次工代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批准,为学校“十二五”发展指明了方向。

2.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学科特色进一步巩固

开展项目博士申报;与10个省级供销联社以及《中华合作时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同行专家、国家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同兄弟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博士点申报积累了经验。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调整省级A类重点学科建设的领导机构,确保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资金配套,积极探索校外学科建设顾问、龙湖学者、学科带头人与重点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梯队建设模式,培养重点学科中的特色学科。

积极开展科学学位点申报工作。完成合作经济、市场营销、物流与电子商务、投资经济学4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及统计学、美术学一级学科申报工作。

做好专业学位点建设工作。完成新增专业学位点培养方案制定、招生、导师增补工作,理顺专业学位点管理体制;MBA圆满通过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合格评估。

3.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搭建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平台。加强一本招生录取工作,积极扩大进入一本招生录取的省份,一本招生人数达招生计划总数的83%,生源质量大幅度提高;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个、示范实习实训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1个。

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组织修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龙湖英才”经管实验班,启动跨专业综合实验实训教学,将实验室开放项目纳入选课系统,组织开展校外实验性竞赛等课外活动,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实施课程考试改革,推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组织开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增补研究生导师,完善研究生双导师制;实行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施研究生网上评教,加强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开展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改革研究生创新基金评审及结项制度,鼓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规范成人教育管理。完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增设省外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点,开展对校外函授站点巡考检查,超额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

承办2011年财经类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暨高等财经院校第五届校长论坛,加强与国内高等财经院校的沟通和交流,扩大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4.培养引进提高并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选聘8名龙湖学者,评聘100名校级骨干教师,引进13名博士,新增教授7名、副教授28名;完成182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考核,开展2012年上半年中青年教师校内实践岗位申报,组织开展900多人次教师核心课程培训;156名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培训、31名教师外语强化培训;选派3名教师出国进修、15名教师出国短期培训。改革职称评定工作,职称评定工作实行预申报制。

5.科研引导作用加强,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

科研全过程管理成果显著。完成第一期社科研究方法研修计划,积极开展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的内部研讨和校内外专家辅导,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40项,高层次学术论文刊发数量有较大增长,SSCI源刊论文获得突破。成立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举办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安财专场等学术会议,初步形成一些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扩大了学术影响力。

组织各类科研奖项申报。获得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著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艺术类绘画二等奖1项。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举办首届高校科研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皖北经济发展论坛、安徽科技支撑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博士暨县市长论坛;继续公开出版“三大”报告;成立合肥研究院,筹建中国合作经济博物馆;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取得到帐经费140元。获批成为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省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单位,完成首期双师素质培训任务。

6.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取得突破

合作办学步伐加快。接待美国肯特大学等6所国外大学来访,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韩国尚志大学等学校签定校际友好合作协议;与美国加州圣伯纳迪诺大学开展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2+2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启动与美国北园大学和杰克逊维尔州立大学1+1硕士合作项目,我校6名教授受聘为杰克逊维尔州立大学特聘教授;留学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

7.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团学工作成效显著

完善学生工作管理。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班主任工作细则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评体制;筹建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对学生手册中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加大学生作息管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考风考纪管理力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增9名专职辅导员。

创新社团活动管理。以纪念和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以课外教学学分体系为载体,打造“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学科知识竞赛,引导学生追求真知、全面成才;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团学工作,开通网络电视台,开通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在全省高校首创校园手机报。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举办校园专场招聘,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做好“选聘生”、“选调生”、“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服务工作;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8%,考研率12.7%,截至6月底签约率49.3%

8.行政管理日趋规范,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出台年度考核方案,开展全校年度考评工作。通过对单位和个人工作业绩及成效的考评,为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提高。强化财务预算硬约束,严格超预算资金的申报和审批;积极推动公务卡消费;做好提标化债工作,合理控制贷款风险,调整贷款结构,全年偿还债1.1亿元,债务规模回落至3.7亿元。

基本建设与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完成龙湖东校区新建6栋学生宿舍消防环道、龙湖西校区沥青路面、龙湖东校区新建学生食堂工程等项目;完成龙湖东校区3栋学生宿舍楼报批、土建及监理招标工作,开展龙湖西校区3栋教工宿舍楼招标工作。开展全校资产清查工作,完成部门资产核对,开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采取三级资产管理模式,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反腐倡廉和监察审计工作得到加强。召开2011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方案,通过成立廉政文化研究所、设立廉政文化书架、编制廉政文化手册等,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督,不断完善监督制约体系;加强对财务预算、干部经济责任、基建工程、重点工程跟踪等各类审计,审计金额6600余万元,审减金额610余万元。

9.服务保障工作安全有序,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做好教辅保障工作。完成2号实验楼改造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搬迁、金融综合实验室验收及部分实验室软件购置。增加校园网出口带宽,完成新建学生宿舍网络开通、龙湖西校区电信电缆下沉及部分弱电管道铺设工作,完成校园“一卡通”一期改扩建工程。做好图书、期刊采购、入库工作,新增数据库3个,试行双向学科馆员制度,提高馆藏资源的质量与效能。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加强校园环境治理及交通管理,完善技防设施。

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强化食品安全,提高餐饮质量;完成教师公寓房清理;做好学生公寓管理、水电管理、校车运行保障、校园保洁绿化工作。做好医药费报销审批及体检工作。

10.民生工程实施有力,教职工满意度显著提高

教职工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在保证建设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学校开源节流,提高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教师超工作量课时补贴标准、教职工医保报销后二次补助比例,实施无房教职工住房补贴,对大病教职工进行困难补助,增加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改造龙湖西校区教工之家,加强龙湖西校区环境综合管理,逐步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

学生奖助范围不断扩大。发放学生校内奖学金346.29万元、国家奖助学金1244万元、社会捐助金149.5万元;提供校内助学岗位300个;办理2097名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200余万元,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在报告2012年主要任务时,丁忠明说,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积聚实力,打好基础,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学校今后发展意义重大:

1.扎实推进学科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学科建设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家“服特、服需、服重”和学校“凝方向、聚队伍、筑平台”的原则,形成有品牌的特色学科方向、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梯队、省内一流的学科平台。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牢牢把握主动服务长三角、中原经济区、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皖北振兴等国家、区域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点,努力打造学科品牌。认真抓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对我校学科点首次评估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点的师资队伍结构,增加经费投入,扩大招生规模。充分发挥龙湖学者、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机构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汇聚学科建设队伍。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构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学科建设平台,提高科研支撑学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召开学科建设大会,出台学科建设指导意见。加强与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鼓励高水平师资兼任外校博导。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强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力推行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出版经管法典型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扩大一本招生的范围,力争今年一本招生比例达90%;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开展综合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开发,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已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检查与指导,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分析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任务。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编制研究生招生计划,统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过产学研合作、定向培养等方式巩固和扩大专业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突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继续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提高研究生优秀论文比例。

稳步发展继续教育。稳定成人高等教育规模与效益,拓展开发新教学点,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扩大我校继续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加强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建设,不断拓展在职培训领域,积极为安徽省的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积极探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发展模式,巩固和提高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科学调整科研资助及奖励制度。提高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提高科研项目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加强对科研机构及科研团队的管理。创新管理与考核思路,规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龙湖学者”的科研带头作用,发挥虚体研究机构在科研团队建设中的组织功能和示范效应,为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创造条件。树立社会服务品牌。办好中国合作经济年会;推进中国合作经济博物馆建设;发挥合肥研究院、皖北发展研究院、自主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继续选派教师到省市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

4.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为重点,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先导,通过举办教师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学术规范、教研能力等各类培训,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潜心学术的良好氛围。继续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攻读学位、学习研修、合作研究和挂职锻炼。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批教学骨干及优秀管理人员赴国(境)外研修。积极对接国家和安徽省人才选拔培养计划,积极引进拔尖人才;继续做好“博士后岗位”、“龙湖学者”的选聘、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着力打造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

5.创新团学工作

启动实施学生工作“创新工程”;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召开全校学生工作会议,认真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充实辅导员队伍,启动辅导员论坛;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毕业生就业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进一步规范资困助学工作,加强学生奖助学金发放和使用管理,切实有效地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开放办学力度

进一步扩大社会开放,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兄弟高校的合作和交流,探索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的新途径。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努力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争取在交换培养本科生、联合培养研究生、国家公派留学生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继续组织学生到境外进行假期文化交流。切实加强校友联谊工作,充分利用教育基金会,凝聚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会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学校发展中的平台作用。

7.推进管理精细化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稳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构建以岗位设置和岗位聘任为基础、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继续改善教职工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生活福利待遇。继续完善单位及个人年度考评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挂牌上岗制度;制订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完成2011年度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内各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制定管理考核办法,提高系统使用效能。

探索建立新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学校2012年预算方案,增加项目预算调节力度,提高财务绩效;进一步完善办公经费使用、预算管理等制度,规范行政经费管理。科学区分后勤保障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按照承包制原则,明晰责权利关系,鼓励后勤提高保障性业务水平,提高经营性业务竞争力;开展教职工住房管理一体化改革,推行级差租金制度,推动物业管理,不断提高教职工住房管理水平。

8.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今年8月底前完成龙湖东校区三栋学生宿舍建设,确保新学期学生住宿需要;深化龙湖东校区实训大楼的设计,加快龙湖西校区三栋教工宿舍楼的建设进程;完成龙湖东、西校区节电工程改造项目;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装修、龙湖西校区西围墙透绿工程;做好交通路校区处置工作。完成校园“一卡通”二期工程项目,进一步增加校园网出口带宽,完善信息门户管理,逐步完成龙湖东、西校区无线网络建设,分步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图书情报双向学科馆员作用,扩大电子文献采购力度,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包保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各类安全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突出重点,配合地方政府切实加强东、西校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校园消防、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配备安全信息员,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丁忠明最后强调,学校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创新本职工作,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党委宣传部 王龙建审核)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