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良在工作报告中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高等学校发展和经济学教育改革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计划和措施。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作了题为“创新理论和创新型经济”的大会主题报告。辽宁大学党委书记程伟、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刘灿、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汪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等围绕经济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分别从不同视角作了主题演讲。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徐从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等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分别结合所在高校的经济学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作了主题演讲。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围绕经济学教育教学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教学、教学科研互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逄锦聚在大会总结中指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本次大会,对改革我国经济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虽然结束了,但有些问题如教育教学的评判标准,专业规范、科研质量的判断,以及学生的分数高是否就代表培养质量高等都必须持续讨论、深入思考。他强调特色专业就是高质量专业,办出特色应该是高等学校及各个专业追求的目标。不同类型的高校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处理好山峰、高原和平地的关系,坚持“扶重(点)、扶需(社会急需)和扶特(色)”的原则,实现教育公平。对于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逄锦聚认为,中国经济学仍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借鉴人类一切有益的成果,不仅借鉴西方的经验,还应借鉴苏东、后发国家以及新兴国家的经验;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应该坚持双向国际化道路:既要注意学习,又要注意掌握主导权。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是我国经济学家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认真总结和吸收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及建议,努力推动经济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与经济学学科和专业相关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参加了会议并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还在会议期间广泛与各学校代表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