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齐聚安徽财经大学  共商讨财经人才培养大计

时间:2011-09-30浏览:2587

众专家齐聚安徽财经大学  共商讨财经人才培养大计

――高等财经院校第五届校长论坛采访纪实

 

91617日,时值2011年财经类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暨高等财经院校第五届校长论坛在我校召开之际,校党委宣传部派出记者,就财经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对与会的部分专家进行了采访,现将专家言论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现代大学治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行“行政搭台,教授唱戏”。“行政搭台”即指通过行政这个层面,给予一定的教学等资源,做好教育教学的基础建设工作,从而为教授治学搭建一个平台;“教授唱戏”则指教授在学术问题、专业评价、人才培养、学科特色凝练等学术问题上起主导性作用。

兰州商学院院长傅德印:学校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通过教务公开、重大事项征求意见、设立校领导接待日以及校长信箱等措施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院长杨中和: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尊重人才、教授治学,努力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实践能力培养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务实是学校最大的特色。教师多从事过实务,教学是务实的;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塑造人的策略。入学时先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综合素质上寻求大的提升。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带着项目去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内蒙古财经学院院长张亚民:学校采用嵌入式教学方法,引入国际领先的软件,配合8个多月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社会承认的两年工作经验,方便学生就业;并专门开设了根据各类考试要求而设计教学课程的“证书班”,如注册会计师班,资产评估师班等,在学生中反响非常好。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郑旭熙:学校坚持三个“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通识、卓越、国际化教育三位一体。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卢福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从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到创业能力,一直都是学校培养的重点。还创造性地提出“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验齐上”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即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都纳入教学计划,课程实验、专业训练和综合实践都协调有序地开展。

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贺瑛:学校对学生的考核经过三个环节:一是“试卷型”的理论知识考查;二是做实实在在的操作题,比如让学生审核单据;三是由业内人士提供实际的案例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样过“硬”的手段下,学生的质量自然提高,进入社会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磨合期。

广东商学院副院长于海峰:学校一直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按照实验实践教学、教学信息化、“三大课堂”整合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特色鲜明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了一套涵盖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创新创业实践五个层面,涉及实训、实验、社会调研、专业学习、综合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六大环节的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形成鲜明的本科教学特色。

河北金融学院副院长王春满:学校实践教学学分高于国家规定标准,财经类实践学分占20%,社科类实践学分占30%。很多信息管理系学生自愿参加制作和完善“信息化校园”网站,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培养。

贵州财经学院副院长蔡绍洪:学校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综合高分体验课程体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体验每一个角色,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西南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毛洪涛:学校在经管类专业中把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提高到总学时、学分的20%;同时以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努力构建“一个目标、两种能力、四大平台、五大抓手”的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论文方面,将“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单一模式调整为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调查、本科生科研训练、专业经典文献研读“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张晓堂: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逐渐走出了一条学业“厚基础”、实践“强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之路。

湖北经济学院教务处处长郭奉元:学校树立实践、实用、实干型经济管理人才的三实人才培养观念,设立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互惠性校企合作平台、多样性社会实践平台等五大平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侯雪筠:作为应用型学校,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在校内设立了经管实训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并为学生提供到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滨:学校注重以“五个结合”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即教学与理论课程、生产一线、社会民生、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分别相结合;同时强化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三个培养”,即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个性化发展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张仁寿:学校将在近两年开展通识教育,共五个板块,33门课程供学生选修,涉及文学艺术、历史、经济、社会、自然科学五大类,减少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充分体现“专业成材、精神成人”的教育理念。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王家新:学校以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优校为办学方略,树立大审计教育观,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审计监察机构、高等学校和行业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创办了中澳班中英班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王旭东:学校个性化培养主要体现在分层教学、增开选修课和就业分流三个方面,旨在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国际化的实战型人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司林胜: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实践教学,优化教学体系,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铜陵学院副院长倪国爱:学校提出了“差别化发展”战略,以应用性、地方性和开放式为发展重点,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并以铜陵学院为首14所院校一起成立了“应用型高校联盟”,实现教学、学术信息的共享。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徐小薇:学校坚持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四通型人才,即通用语言、通用规则、通用文化、通用工具。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素质和考研要求,将英语、数学、计算机分等级进行教学,通过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的人性化教育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特色人才。

上海商学院教务长陈强璋:学校明确“以商立校”的定位,基本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商科的“职业经理人”,从而与那些追求培养高端的MBAEMBA的财经类名校和综合类大学商学院形成“错位竞争”。

新疆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陈玉萍:学校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坚持“订单式培养”和“立交桥式培养”两条腿走路,实行“研讨教学、参与教学和案例教学”三头抓,在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民族学生相互交融中摸索出了一套特色办学方针。

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张云:教改实验班已成为学校打铸育人品牌、创新具有天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广受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根据单位需求,对学生进行“银校结合”的订单式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特色,学校先后创办了民生银行班、滨海银行班、华夏银行班。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立天财大公信用管理学院,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又一重要举措。

上海海关学院教务处处长黄锡光: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着重从实训、实验、实习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毕业论文实行院校老师和行业人士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注重个性化培养,但不盲目追求个性化。

师资队伍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何玉长:学校始终注重引进国外教学资源,具有海外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下,学生也备受社会的青睐,即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学生的就业率位列上海市第一,83.4%的毕业生集中在被视为高门槛、高起点、高收入的金融机构与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学生就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徐敦楷:学校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在就业工作中的四个“三结合”被同行誉为中南大就业模式第一,把招生、培养和就业结合起来,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联动。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确立融通性人才培养理念并实施“三通”人才培养方案,以融通性、特色化的知识结构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把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和立体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竞争力。第三,把就业工作者、专业教师、教职工结合起来,实现就业工作指导服务全员化,形成全校促就业的良好氛围。第四,把毕业生就业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着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治化。

前景展望

湖南商学院院长唐未兵:学校在“十二五”期间要建成一所高水平的商科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山东工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丁兆军:学校提出了以建设有特色开放式工商大学为主题,以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主线的两个为主的发展战略,并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