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淮海铁路” 梦想启航

时间:2010-04-30浏览:2471

“淮海铁路” 梦想启航

 

蚌埠日报记者 叶琦 见习记者 李敬 通讯员 李胜

 

■构筑豫皖苏沪新通道,便捷豫中皖北出海

■辐射沿线众多城市,互补产业资源差异性

■协调京沪京广两干线,提升蚌埠枢纽地位

■区域联动携手发展,加速形成沿淮经济带

 

1、“淮海铁路”是如何设想的?

 

今年初召开的安徽省和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关于修建“淮海铁路”的联名议案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1月,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蚌埠代表团以团体议案的方式,建议修建一条西接河南、贯通皖北、东连出海口的铁路,并将其拟名为“淮海铁路”。亳州代表团得到消息积极响应,以表决的方式决定,与蚌埠代表团联名议案建言省政府,并正式提交大会。

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经过充分沟通,建议从国家层面上规划建设淮海铁路。由来自安徽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徐景龙领衔,并请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共60名全国人大代表附议正式形成议案,建议国家尽快修建淮海铁路。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陈启涛在发言和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希望加快建设淮海铁路,加快淮河流域开发。

“淮海铁路”,这个仿佛突然间诞生的新名词,为何会引起安徽、江苏、河南三省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淮海铁路究竟是如何设想的?

采访中,记者从市发改委见到蚌埠市代表团参加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时提交的一份《关于修建淮海铁路(暂定名)的议案》。议案中明确写道:规划中的淮海铁路(暂定名)西起河南平顶山,向东经许昌、太康、安徽亳州、涡阳、蒙城、怀远、蚌埠、江苏盱眙、滁州天长、江苏扬州、泰州、南通至上海,是介于陇海铁路和宁西铁路间,西接焦柳、京广铁路,中穿京九、京沪铁路,东联沿海,贯通河南、安徽、江苏和上海的一条重要客货运通道……

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铁路项目的实施,新建淮海铁路的条件更显成熟。目前,淮海铁路西段河南平顶山至亳州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向纵深腹地深入的河南许昌至禹州铁路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开工建设,二期工程许昌至亳州段已列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可研报告已经河南省评审;东段扬州至南通(宁通铁路)线已经建成,正在实施复线和电气化改造,上海至南通线(沪通铁路)计划2010年底开工建设。

“如果再修建一条亳州至扬州的铁路,就能把东西两头已经和即将修建的铁路连通起来,从平顶山出发,自西向东经亳州、蚌埠、南通直达上海。”一直参与淮海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的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祖彬,站在地图前勾勒出线路,“全长约1000公里的淮海铁路修通后,辐射达到20多个城市。向西可连接河南纵深,向东可打通出海口,既解决了蚌埠、亳州以及河南等地的出海口问题,同时也为扬州等苏北地区提供了腹地。”

“修建淮海铁路,沿线城市都能从中受益。”在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邢孝兵看来,修建淮海铁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豫中、皖北和苏北地区都是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新建淮海铁路不仅有利于中原和皖北地区农产品、煤炭资源有序输出,也有利于东部地区产品进入广阔的中部市场。另外,从上海、南京方向往西北方向的客货列车不需要绕道徐州,直接从蚌埠经过安徽亳州、河南许昌进入郑州,不仅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了运输和物流成本,还可以缓解京沪线客货运输的压力。

在市铁路办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蚌埠铁路分局时代”,我市就已经有了修建淮海铁路的设想,近一两年,针对该项目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有关部门积极谋划淮海铁路项目,并已经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亳州――蚌埠铁路申请纳入安徽省“十二五”铁路建设计划和部省合作范围的请示》,省发改委在《关于规划建设亳州至蚌埠铁路问题的意见》中,表示同意进一步做好亳州――蚌埠铁路的研究论证工作,省发改委将积极协助配合并与铁道部加强衔接。目前,我市已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并正式委托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淮海铁路方案。

 

2、“淮海铁路”缘何牵动三省?

 

200911月,市政府领导带领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专程前往江苏的淮安、盐城、扬州以及河南部分城市,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对接淮海铁路项目。参与对接工作的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祖彬说,当地政府对新建淮海铁路都抱有很大热情,希望能够早日促成项目建设。

“去年底,听说河南许昌市正在北京举行‘许昌至亳州铁路’的项目论证会,我们和市规划局的同志立即赶赴北京,就淮海铁路项目的设想和许昌市领导进行沟通,寻求规划对接。”杨祖彬说,“他们当即就表示认可,认为这一想法和很多专家提出的观点一致,并表示要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前期工作。”

积极参与、全力支持、早日促成……淮海铁路,成为一条承载着豫中、皖北和苏北人民期望的铁路。

事实上,围绕淮海铁路项目,沿线很多城市都已付诸行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在河南:淮海铁路河南段是河南平煤集团、神火集团向东运输煤炭的重要通道。目前,河南方面积极支持亳州向东接入蚌埠,并把亳州至蚌埠段铁路作为西接焦柳京广、中穿京九、东连京沪的东西客货运输大通道。

在安徽:蚌埠市已与沿线各市充分沟通,并达成了多方共识,建议省政府将该条铁路纳入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和2010年铁路“省部协议”、省铁建设专项规划以及泛长三角铁路建设规划;亳州市高度重视亳州至蚌埠铁路的规划建设,早在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就有代表向省政府建言,呼吁建设该项目。此后,亳州市政府还专门向省政府上报《关于许昌至蚌埠铁路亳州蚌埠段申请纳入安徽省“十二五”铁路建设计划的请示》,并多次与省发改委、上海铁路局、铁道部沟通衔接;滁州市有关部门已积极与扬州、盱眙等地进行对接。

在江苏:目前江苏省已将盐城至蚌埠铁路项目纳入2020年发展规划……

“依托淮海铁路形成新的交通经济带,是沿线城市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最大动力。”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修建淮海铁路通道,促进沿淮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课题组牵头人邢孝兵认为,淮海铁路沿线城市在交通地位、城市发展与产业特征上的差异,为携手共筑沿淮交通经济带铺垫了基础。

邢孝兵认为,从城市发展上看,沿淮区域城市覆盖了三个不同优势发展策略的大中城市经济带。河南的平顶山、漯河、许昌、周口等是“中原城市群”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立足中原,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现代物流、区域性金融中心;沿淮的淮北、亳州、阜阳、蚌埠、宿州、淮南等是安徽“沿淮城市群”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原则是东向发展,构建大工业,加强交通枢纽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江苏的徐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泰州等是“沿东陇海路产业带”、“江苏沿海开发区”和“江苏沿江开发区”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将沿海、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构建为一个整体,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

从资源和产业优势上看,沿线区域城市各有特色。平顶山、亳州、淮南、淮北、徐州的煤炭资源丰富,漯河、阜阳、亳州、阜阳、盐城的畜牧业、粮棉等农产品生产发达,漯河的食品业,许昌的机械、食品行业,平顶山的化纤化工和电力设备业,“两淮一蚌”的重化工业,阜亳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中药材深加工业,沿东陇海线的机械和盐化工业,江苏(苏北)沿江地区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江苏沿海地区的新能源、车船和石化产业都较为发达,其发展潜力巨大。此外,从交通优势上看,沿淮区域城市在资源与交通的配合程度上存在差异。漯河、阜阳、蚌埠、连云港、扬州、南通等城市的铁路、公路或港口等交通设施发达,在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陇海线、京杭运河、长江和江苏沿海港口中都占据中心枢纽地位,但这些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均较为欠缺;而平顶山、亳州、淮南、淮北、盐城、淮安等沿淮流域城市特色资源丰富,在农副产品、矿产资源等方面均有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品种,但这些地区的交通均不发达。

“面对区域城市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修建淮海铁路无疑为各城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供了一条捷径。”邢孝兵博士说,淮海铁路能够有效地拉动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成为之间的纽带和加速器,并拉近沿淮城市和与其最近的经济带“长三角”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对发展皖西、皖东北、苏中北、豫西南等地区有着深远影响。

修建淮海铁路是构建沿淮交通经济带的有力手段。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祖彬说,200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2008年以来又出台了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要求抢抓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和东部沿海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但由于皖北地区缺少一条东向发展的铁路干道,影响了皖北地区早日加快融入“长三角”的愿望,同时也影响了河南与“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江苏省目前也在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交通支持力度,建设淮海铁路对苏北构筑伸向西北的通道同样起到关键连接作用。

 

3、“淮海铁路”能给蚌埠带来什么?

 

近年来,随着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兴建京沪高铁等一系列铁路大项目的实施,蚌埠的铁路枢纽地位得到一定程度巩固。蚌埠通南达北、交通便捷,却缺少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制约了蚌埠与河南、苏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制约对蚌埠带来的影响,在安徽财经大学《修建淮海铁路通道,促进沿淮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课题组的调研中也得到了印证。

课题组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由于蚌埠站没有东西向接入京九线的铁路,制约了京九线与京沪线之间货物运输的优化配置,从而也造成合肥东、淮南西和蚌埠东站铁路编组和货运能力产生一定程度闲置。2009年蚌埠站的铁路货运完成215万吨,比2008年下降了12.8%;客运方面,随着合肥站与阜阳站的快速发展以及两站间直接通道的建设,再加之蚌埠没有东西向接入京九线的铁路,对蚌埠站的客运效率产生冲击。2009年蚌埠站发送旅客人数比2008年下降了5.75%,其中下降最快的是来自淮南方向(即向淮南、合肥方向)的客流。

“随着京沪高铁和商杭客专的建成,现有的京九线和京沪线均将转为以货运为主,如果蚌埠通过新建淮海铁路打通东西向接入京九线的路线,那么蚌埠站的货运潜力将得到发挥,京沪和京九两条线路间货运协调配置以提升区域铁路运行效率的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邢孝兵说,“而且能更好地发挥蚌埠站客运能力,特别是在春运阶段性波动情况下可以分流阜阳站的客运压力,在京九与京沪线之间协调配置客运能力。”

此外,东西向铁路的缺乏,还使得蚌埠无法配合公路、水路形成完善的东西向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据统计,2009年蚌埠向郑州铁路局的装车数3884列,仅次于向上海方向的装车数,说明经由蚌埠向河南方向的货运量比较大且发展潜力充足。由此可见,修建淮海铁路不仅符合蚌埠交通流量的方向性特征,而且借助它的修建,蚌埠将通过铁路、公路多种途径,强化自身作为苏北、河南联系通道的地位,从而在沿淮区域经济发展中强化自身交通枢纽的定位。

在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祖彬看来,淮海铁路不仅能够填补蚌埠东西向铁路和怀远县、五河县不通铁路的空白,还将进一步改善淮河蚌埠港货物运输的现状。蚌埠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主要货种有矿建材料、钢铁、农副产品、煤炭、轻工医药产品等。目前蚌埠港装船货物主要入海通道为“淮河洪泽湖京杭运河长江上海”,总里程670公里,但由于水路运输缓慢且通行较为不便,2008年蚌埠港货物吞吐量不足400万吨。如果淮海铁路蚌埠经扬州至南通铁路建成,将大大缩短因水运缓慢而造成的运输不及时压力,进一步增加蚌埠港年货物吞吐量,向西可以到达河南郑州、许昌,以及延伸到山西煤炭基地,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增加地方招商引资吸引力、优化工业布局起到重要作用。

连通河南、江苏,蚌埠居于其中。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将给蚌埠承接产业转移、共享沿线资源和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邢孝兵认为,蚌埠拥有较好的商贸基础,历来是皖北、豫东、鲁南、苏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新建淮海铁路,不仅把蚌埠、亳州两个皖北内贸发达城市连接起来,而且经由蚌埠将苏北、皖北与河南通过铁路实现连接,扩展了蚌埠商贸业发展的空间与容量。

“蚌埠本身缺乏自然资源优势,但纵观整个淮海铁路沿线城市,蚌埠工业基础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邢孝兵说道,“新建淮海铁路将为蚌埠借交通区位之优、扬工业基础之长赢得先机。”他举例说,皖北、苏北、豫中农产品资源丰富,而蚌埠则具有较强的精深加工能力,借助交通运输的便利可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进而在蚌埠形成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等产业。

此外,通过淮海铁路,沿淮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分布将带来特色资源的流动。河南境内的的化工、电力、机械产业,皖北的加工制造、精细化工、汽车装备、轻工业,苏北的纺织、机械、电子产业将相互带动,而且三省各自具备的煤炭、盐、农产品、药材、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丰富特色资源产品的流动更为方便。借助淮海铁路的带动,将有助于蚌埠强化加工制造、精细化工的产业优势,实现交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蚌埠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对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影响尤为深远。淮海铁路,沿着淮河通向大海,这条自西向东的通达之路,放飞蚌埠人崭新的梦想。

区域联动,更需要便捷的交通环境。淮海铁路――豫皖苏沪新通道,承载着豫中、皖北和苏北人民的期望已经启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