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广教授与文化部副司长同台对话 共议我国文化贸易大计

时间:2009-12-02浏览:1373

 

 

相片左起:孔利、孙若风、赵有广、王旭

 

近日,由《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D�D应对全球经济下滑的中国服务贸易》在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我校赵有广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出席。

论坛有一个环节是官学代表对话研讨,话题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论题”。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孙若风副司长、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利、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委员会主任王旭、我校赵有广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参与现场对话研讨。

对话中,孙孙若风、孔利和王旭不约而同地提到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是赵有广教授指出,文化资源大国并不等于文化贸易大国。在文化贸易领域,中国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因为我国存在着巨额的文化贸易逆差。反观美国,尽管美国是文化资源的穷国,却是文化贸易大国。对此,我们的文化贸易应将优质的资源,进行世界化的包装,其发展空间会更多。赵有广教授特别对所谓世界化的包装进行了解释。他解释说,表达方式是这种包装的重要内含,中国的文化产品要想受其他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必须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美国人实际上就是用大家都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诠释别人的东西,但却表现自己的价值观。比如,花木兰、熊猫等都是中国的文化元素,但是美国人却拍出了动漫,赚取了票房收入,扩大了自己的文化产品市场。

赵有广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文化贸易研究,在国内文化贸易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最近,赵有广教授完成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深圳)基地和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在全国的征题课题《需求重叠理论在文化贸易中的新发展――基于重叠需求因子的分析与设计》。(国贸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