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运动会,无论参赛与否,我们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是运动员,或是服务团队,或是裁判,或者只是观众。我们身处不同的岗位,身负不同的责任,但是我们拥有相同的心情,那就是:运动会,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运动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子。
运动员:他们的热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来自商务学院大二的郭欣同学刚刚参加完女子3000m的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时的她正坐在操场上休息,额上的汗珠和干裂的嘴唇告诉我们,这样的长跑体力是多么重要,而跑下全场来的运动员又是多么不简单。郭同学以前在高中时没有正式报名参加过比赛,而今年的运动会一开始也是同寝室的朋友帮她报名的,之后经过预选她被选中参赛。“当时就觉得既然跑的还可以那就上吧,也没管那么多。”谈到参赛的感受,郭同学很真诚地说:“我觉得参加3000m这样的长跑,心态和意志力是最重要的。在一个比赛中,超常发挥是少数,正常发挥就很不错了,而失常发挥也是常有的事。参加运动会本来就是一项挑战,所以应该尽量让心变得更自由,而不是被束缚。反正,我当时就是一个想法――不要命了,就跑吧,孤注一掷了!呵呵……”
运动会现场,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拉拉队的热情是多么的高涨,不仅是观众,运动员们更是被这样的热情感动。“跟高中相比,我觉得大学的拉拉队真的很尽力很厉害。我在跑步的过程中,虽然很累,但能很清楚地听得到他们高声的喊着‘商务加油!商务加油!’,那时就觉得,他们这样的热情和期望真的是我们的一份责任。虽然运动场上大家会觉得运动员是主角,但是让他们成为主角的却是来自观众的加油与祝福!”郭同学认真的告诉记者,“他们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力量”。
各院编辑:文字是我们加油的最好方式
运动场上,我们会不断的听到“XX学院来稿”这样一些声音,然后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便从广播员的口中流泻而出,给予运动员们拼搏到底的勇气。写出这样优美鼓励的话语的便是各个学院编辑部的同学。他们代表着自己的学院,用文字为运动员们加油,用文字写出对运动员们的期望。“我们虽然是幕后人,虽然我们的名字不能为你们所熟知,但是能作为一名编辑人员,我们感到很光荣!”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一位编辑对记者说。“作为编辑的确很辛苦,我们的稿件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被你们听到,我们因为要写稿件所以不能实时观看比赛,只能在写稿之余偶尔看一会儿。但是听到自己写的东西被播音员从广播之中播出来的感觉真的很幸福。”会计学院的一位编辑如是说。是的,编辑人员的辛苦或许是我们不能体会到的,但是我们,尤其是运动员们能够体会到他们为了运动会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裁判: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开心
不论是长跑、短跑、100m跨栏,还是接力赛,最后在终点等待的除了观众,除了主裁判,还有那些坐在高架梯上的学生裁判们。他们手握着纸、笔、秒表,认真的盯着跑道,发令枪声响起的时候也是他们不敢懈怠一丝一毫的时候,稍微的差错便有可能使得名次出错,而这样的错误在赛场上是不能发生的,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并不比主裁判少。他们不能随便跑动,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累了还可以回去休息,他们必须准时准点的来到场地,坐在终点,不论热还是冷。
来自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张超同学是负责记录名次的学生裁判之一,“我负责的是记录第六名”,他告诉记者,他们是在体育课上被老师选中的,一共有16位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大一男生,他们主要分别记录各个名次的选手,记住他们的跑道和号码。当记者问道会不会觉得很累时,张同学指了指天,“很热,很累,很辛苦”。但是他旋而又腼腆的笑着说:“我之前也报过1500m,但是预选时被刷下来了,昨天看他们跑1500m的时候,觉得他们真的跑的很快,很厉害。成为学生裁判也算是我们对学校做得一点贡献,还是觉得很开心的。”
现场观众:运动会离我们并不远
对于运动会,很多同学反映,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场气氛很热烈,比赛场面很是“壮阔”,拉拉队也很卖力,整个场地都充斥着喝彩声,加油声。很多同学在高中时也参加过运动会,但是高中时的运动会没有现在的运动会与学生联系更密切。“高中时,我们仅仅是一名观众,运动会由老师组织,感觉和自己没太大关系。而现在,校三十一届运动会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从记分员、裁判到志愿者,都有学生参与,运动会距我们更近,现在不仅是我们服务于自己,我们还可以服务于参赛老师。这些都是高中时的运动会所无法比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同学如是说。(学通社记者 黄媛 谢玲锦 见习记者 刘颖 洪楷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