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首创 适应性强

时间:2009-10-16浏览:1955

 

 

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鉴定会

 

 

陈忠卫介绍学校和棉工所情况

 

 

专家组组长胡春雷主持鉴定会

 

 

专家组现场监测仪器

 

 

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

 

1015上午,我校棉花工程研究所研制的“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通过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棉垛内部、棉包内部、各种仓库、实验室等温湿度监测,是棉花工程研究所获得的专利技术�D�D“籽棉温湿度、回潮率监测系统”�D�D转化的成果,属国内棉花行业首创。

上午9时,“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专家鉴定会在西校区通慧楼12楼会议室举行。由中国棉花协会胡春雷副教授、蚌埠学院徐文璞副教授、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车志新高级实验师、蚌埠市纤维检验所魏刚高级工程师、蚌埠金诺传感器公司张炜高级工程师等5人组成的专家鉴定组对“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进行了鉴定。副校长陈忠卫、科研处副处长宋思根及“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研发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鉴定会。

陈忠卫向专家组介绍了学校和棉花工程研究所的的基本情况。项目组代表吴国新高级工程师向专家组汇报了该监测仪的技术原理、研制过程、工作原理及技术创新点等情况。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现场检测了试运行中的“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认真审查了全部鉴定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向项目组进行了征询。经过集体评议,专家组认为,该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棉垛内部、棉包内部、各种仓库、实验室等温湿度监测,是棉花工程研究所获得的专利技术�D�D“籽棉温湿度、回潮率监测系统”�D�D转化的成果,属国内棉花行业首创。

专家组同时表示,鉴于该产品适应性强,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建议项目组针对我国植棉特点及各棉区气候特点,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仪器、扩展功能,为形成系列产品做准备。

MWS12型温湿度监测仪”,由置于棉垛内的一个以上的检测发送装置和置于棉垛外的接收装置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由于透气孔的作用,使检测发送装置机箱内的温湿度与机箱外籽棉的温湿度一致,由安装在机箱内紧靠透气孔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所处监测点附近籽棉的温湿度,将检测到的籽棉的温湿度数据输入到微处理器,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天线,将检测到的棉垛内温湿度数据传输至外部接收装置。再由接收装置中的键盘设置籽棉的温湿度报警值,并将这些数值输入到微处理器,存入微处理器的内存储器中,微处理器控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及其天线,接收检测发送装置发送过来的籽棉温湿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入给微处理器,驱动液晶图形显示器实时显示各监测点的籽棉温湿度。最后通过串行口或USB将这些数据发送到中心计算机,由中心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查询、检索、打印等功能。

该仪器有效地解决了棉花露天堆放、货场不能布线、防火等级要求高、独立电源低功耗供电等特殊要求带来的技术难题,以及棉花加工季节环境温湿度差异大和现有的棉花加工厂内各种电磁污染难以解决等现实问题,可以在各个环节、各种环境下,实时、连续监测棉花的温湿度。(孙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