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校学生访美经历

时间:2009-03-27浏览:1854

三女生西行漫记

――记我校陆地、张梅玲、汪学莉的访美经历

 

 

陆地、张梅玲、汪学莉在美国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陆地、张梅玲、汪学莉参观历史博物馆

 

 

陆地、张梅玲、汪学莉与美国老师合影

 

 

陆地、张梅玲、汪学莉在美游览观光留影

 

 

陆地与美国小学生在一起

 

当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时候,陆地仍然沉浸在淡淡感伤的离别情绪里,坐在她身边的张梅玲和汪学莉也在想念陪伴她们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的美国朋友。

这三个女孩分别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和商务学院。今年的11328日,她们在一群美国朋友的陪伴下穿梭于纽约和亚特兰大等城市,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可口可乐总部大厦、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华尔街、帝国大厦等,还观看了百老汇经典歌剧《狮子王》、现场感受了NBA比赛的热烈气氛。现在提到这些地方,女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仿佛眼前就是《狮子王》的震撼、海底世界的梦幻和NBA球场看台上球迷的疯狂。

此次美国之旅是在我校外教Patricia L. Sullivan女士的积极促成下、受美国国际经济发展基金会的邀请而成行的,除了游览观光,她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去三所美国学校,以“East meets West”为主题,向那里的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进行中美文化交流。

奇特的问候方式

Georgia TechLoveet SchoolWesleyan School三所学校,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作了九场英文演讲,向美国师生介绍了中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安财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体育活动情况以及龙子湖环境的保护情况等。在与美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的功夫,最熟悉的中国面孔是成龙和李连杰,而最崇拜的则是功夫巨星李小龙。在美国孩子的眼中,中国人似乎都是像那些功夫明星所塑造的银幕形象那样,会一点功夫、有相当的正义感。

让陆地觉得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当她们在学校看美国学生踢足球的时候,场上的一个男孩在跑过她们身边时,双手抱拳、露出友好的笑容。女孩子们不解地问他这是什么礼仪时,他反而惊讶地反问道:“电影里的中国人不都是这么互相打招呼的吗?”这种充满“江湖味”的问候方式,让她们不禁开怀大笑。

尊重普通人的价值

在美国,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感觉到每个普通人的价值都得到了最大的尊重。白人老板可以给黑人员工代买可乐,餐厅里的服务员很多是四五十岁的男性,飞机上的空姐则胖瘦高矮美丑皆有。

“在美国,似乎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尊敬,不管是总统还是清洁工,都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陆地举例说,有一次在一所大学进行交流,课下和美国老师讨论问题的时候,进来一个清洁工,那位美老师热情地与清洁工拥抱,并向中国客人介绍说――“这是我们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员工。”那位清洁工也很自豪地邀请女孩子们参观自己的办公室,她们好奇地跟过去一看,原来所谓的“办公室”竟然是一间储藏室!这一刻,三个女孩才真正明白“我工作,我骄傲”的含义。

和大学校长合影时,她们发现,校长和老师们更愿意站在自己的身后或身旁,因为在他们眼里,来自中国的三个女孩才是真正的主角。

那里的空气很自由

走在美国的街头,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能感受空气里迷漫着一种热情和自由,自由是美国人最引以为荣的特点和价值观。

“在美国上课互动性很强,学生们不管有什么奇特的问题都可以当场提出,可以跳舞,可以聊天,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老师在讲课时,学生可以拿个叉子边吃早点边听课。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事实上美国学生非常讲礼貌。”陆地一脸的不可思议。

孩子们不仅仅能在老师那里能得到自由,在父母那里也能拥有充分的空间。对于让中国家长闻之色变的“早恋”,美国家长是充分支持的,他们会当着客人的面夸奖孩子男(女)朋友的种种优点,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更多的异性交往。在他们看来,这对孩子是一种爱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美国学生喜欢参加形形色色的舞会,三位女孩就参加过一场以“80年代风格”为主题的舞会,孩子们可以购买各种服装和道具把自己打扮成80年代的“潮人”,并且自由选择舞伴参加舞会。然而大多美国女孩都不会选择自己的男朋友作为舞伴。对此,她们的解释是“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男女双方需要自由的空间,不能彼此干涉。”

相对于中国人的含蓄而言,美国人在感情的表达上,是自由而热烈的。父母和子女每天都会互相说“我爱你”,他们信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张梅玲告诉记者:“在美国,你可以看到许多家庭和商户在门口悬挂美国国旗。在大学还可以看见许多具有奇特创意的国旗设计,一本正经的星条旗上的条纹有时会被排列整齐的红色小手印所代替。在博物馆里,美国人把历史都真实地展现出来,毫不隐晦关于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他们热衷谈论政治和经济。”陆地说,美国人毫不隐藏自己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如果你在美国街头或者是‘911’遗址看见一个穿着自由女神服装的演说者,千万不要惊讶,那是美国人在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来往的行人还会微笑着和那位‘自由女神’招手。”

华尔街印象:乐观面对金融风暴

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带着仰慕的心情去了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的华尔街,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到了那里,她们看到的只是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宽只有11米,就是这样一条普通的街道却以“世界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界。然而,这样一个总是在创造效率与财富神话的金融中心,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却显得格外萧条。

金融风暴不仅影响着华尔街,也影响着每一个普通纽约人的生活。一个寒冷的早晨,陆地她们在纽约街头看见一条长长的队伍,就很好奇地上前询问,原来是商家为了促销在免费发放化妆品。在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寒流中人们学会了精打细算。但是人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沮丧和颓废。陆地认识的美国朋友中,就有一位刚刚失去了工作,但她依然每天张扬着笑脸、快乐地生活、斗志昂扬地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

其实,她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美国式的幽默,在参观纽约博物馆时,陆地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美国大片《博物馆惊魂之夜》,在影片中,博物馆里展出的这些太古巨兽和传说中的雕像,一个接一个地活了过来:暴龙的化石骨架开始晃动,史前的猛犸象标本睁开双眼,非洲雄狮在易碎的展览品间四处觅食,玛雅人、罗马战士和西部牛仔摆开阵势对决……

参观结束时,陆地调皮地问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这里的标本有没有可能像电影里那样复活,管理员眨了眨眼睛说:“可能会吧!如果你好奇的话可以藏在博物馆里,夜深人静时看到的景象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美国看到的一切“中国元素”都能让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兴奋不已,美国街头的中国餐馆、路边偶遇的中国面孔、亚特兰大博物馆里的兵马俑。而在一所学校的中文班里,她们从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学生那里了解到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并且乐于学习与尝试。那个中文班上的老师和学生穿唐装、听中国歌曲、用中文交流。一个美国小伙子的中文程度让三位女孩感到很意外,“他可以用中文毫无障碍地跟我们交流,甚至可以不时地在对话中和我们玩文字游戏。”他知道中国民歌《茉莉花》,喜欢宋祖英的《龙船调》,会唱奥运期间最红的中国歌曲《北京欢迎你》。小伙子告诉陆地,他正在为自己这个暑假的中国之行做准备,“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让他震撼不已,开幕式上的所展现出来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再一次坚定了他亲身来中国看一看的念头。

在交流中,三位女孩感觉到中国文化正在越来越深地影响着美国人,文化交流也似乎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在美国任何一座城市,总是能很容易地找到一家生意兴隆的中餐馆;中国电影让美国人领略到了东方文化深沉的意境;中国演员在美国各种颁奖典礼上张扬的“中国式笑脸”让美国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融合了时尚和活力的东方美;而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运动员姚明让美国人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力量、气概和风度。这些都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让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感性。

在“East meets West”的主题演讲和交流中,中西方思想的碰撞让三位女孩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西方的差异。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勤勤恳恳,家庭观念很重,常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可谓倾尽全力,不计代价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让孩子自由独立地成长。在思维方式上,从中国象形字的构造和英文字母的组成也可以看出差异,中国人更重视结果,一个汉字就要表达一层甚至是多重意思;而英文则必须几个字母才能构成一个单词,组合的过程更为重要。

但是无论存在多少差异,美国民众的友好是她们随处都能感受到的。令她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博物馆餐厅里的偶遇。一位正在弹钢琴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听说女孩子们来自中国,就非常高兴地和她们聊天,在老人看来,中国人是很友好很善良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见证了中美的交往历史,他认为,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中国和美国都是好朋友”,这句话让女孩子们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很感动。

中国年在纽约

125是大年三十,身在大洋彼岸的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吃不到热腾腾的饺子,看不到家人围坐在桌边绽放出的笑容,听不到热闹的鞭炮声,虽然有点失落,但是在纽约度过的中国年,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在华人比较多的地方,有的商家打出了“欢度中国年”的促销条幅,甚至还能看到熟悉的大红灯笼和对联,这一切都让三个女孩觉得亲切不已。

“过年那天,美国时间早上八点我打电话回家,哥哥说家里正准备吃年夜饭,电话里能听到那边热闹的爆竹声……”张梅玲说,也许是因为时差和身处异地的原因,她没有太多过年的感觉,倒是她的赞助商很热衷于体验一下中国年,特意带她去中国餐馆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中国餐点,并好奇地向她打听在中国过年时都有一些什么习俗。他们听故事时津津有味的表情和使用筷子时的笨拙让张梅玲的这个新年过的很是难忘。

陆地的大年夜过得似乎更加热闹一点,她的美国朋友用“美国方式”让她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大年夜。他们为陆地准备了一只厚厚的圣诞袜放在床头,希望圣诞老人能为中国朋友送来礼物,然后全家人坐在一起陪着陆地看了一部热热闹闹的电影。这些举动以及他们临睡前一个个热烈的拥抱和一句句亲切的“Happy new year”,让身在他乡的陆地觉得很温暖。

西行归来

而今,吃了半个月奶酪汉堡、开始想念中国菜的陆地、张梅玲和汪学莉已经回到了校园,对于她们来说,美国虽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遥远,但是距离依旧存在。

张梅玲的赞助商希望她能把爱心、文化和温暖继续传递下去,而她说除了要将之付诸实施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练好英语。“我想交世界各地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她闪着晶亮的眼睛告诉记者。

“我想出国!”陆地则一再强调她的计划:“如果没有这次美国之行,我以后的生活可能就是按部就班地读书、考研、工作,这次出去了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一定要走出去,站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才能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但是不管走到哪里,最后我还是会回来,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熟悉这里的一切,也热爱这里的一切。”(王�B瑛 秦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