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助贷勤”四轮驱动助学工程 资助政策构建和谐校园

时间:2008-10-23浏览:1947

 

新学期开始以来,我校的资助政策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助学投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等举措,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初步建立了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的长效机制。

校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强调此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作用重大,意义深远。校党委学工部坚决贯彻校党委的决定,公平、公正地将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在工作中,坚持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辅导员职责相结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与资助目的和效果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国家奖、助学金覆盖面超二成

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我校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我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以上三项资助手段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鼓励优秀学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校学生的生活问题。据了解,上述三项国家奖、助学金在我校的覆盖面超过二成。

让贫困生报到前拿到助学贷款

今秋开始,我校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使贫困新生在开学报到前,就能拿到助学贷款。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主要是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虽然省教育厅和省农行相关协议已到期,今秋农行各经办银行将暂停受理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但对以前年度已签订、尚在续放期内的合同,我校将积极与经办银行磋商,以便能够尽快继续发放贷款。在贷款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开展贫困生认定,规范勤工助学

校学工部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确定资助对象的遴选办法及程序,进一步梳理贫困生库,同时引入“预警机制”,强化贫困生教育管理。

学工部以“帮困、培养、考核”三点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严格月度考勤、酬金发放、定期检查走访等一系列措施,培养我校贫困学生“自食其力、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精神。并且加强基础管理,力求工作流程清晰化、工作人员务实化、财务工作规范化、人员管理制度化,突出 “稳定、创新、发展”三个重点的工作方针,使勤工助学中心业务板块的整体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鼓励各类团体和个人设立助学项目

目前在我校设立的助学项目有:天安奖学金、恒生奖学金、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财经大学助学基金、昌荣助学基金和中国扶贫会新长城项目。我校将继续积极的拓展资助渠道,最大限度的帮助贫困学生。

目前,党委学工部在做好 “绿色通道”、地震灾区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和新长城项目等工作之后,在贫困生认定的基础上,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工作。(学工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