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长征的故事――访我校革命前辈张宝恕老师

时间:2006-12-11浏览:1432

 

作为“我与祖国共奋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之一,123日上午,会计学院6名学生代表来到我校交通路校区,拜访了革命前辈、解放军老兵、校关工委原副主任、“五老报告团”成员张宝恕老师,聆听他讲述长征的故事。

约好8:30见面的,但是当同学们准时到达老师家时,老人已在寒风中等候多时了,他是怕同学们迷路,特意在门口等着。见到了同学们,老师立刻把大家领进屋内。老师家住一楼,家中陈设很简单,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朴素中透着年代的韵味。

老人凝神片刻后,先作了个宏观概括。他说:“长征精神是团结一心和勇猛顽强的革命精神,是怀着坚定信仰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长征真的很不容易,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是你们这代人无法想象的。”说到这里,我不由自已想起了电影里那个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狂轰滥炸,被迫东躲西藏的战场。

老人接下来声明了一点:我本人没有参与长征,但参军时的首长是亲自参加了,他经常把这段历史讲给我们听,所以我是起个录音机的作用转播给你们听的。

他接着给同学们讲述了四渡赤水、抢渡湘江的战争史,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当谈及四渡赤水时,老人用四川话惟妙惟肖的模仿一位亲历这段历史的四川老兵的声音,道出了许多红军的心里话:当时党内左倾机会主义泛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连连战败,几近灭亡,使红军的战斗精神受挫,幸好毛主席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打乱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口袋阵,最终挽救了红军。

说到强渡大渡河时,老师深有感触,因为他参军时的领导胡大勇就是当年的“十七勇士”之一。他告诉我们:“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南岸渡口时,船只全被国民党毁了,找了几天只找到一只小船,就是利用这只小船,战友们才到达对岸,打挎了敌人,占领了渡口,保证了后续部队顺利渡河。当时,密集的炮火仿佛要把天炸出个窟窿,但那时红军勇猛顽强得令人难以想象,硬是在炮火的缝隙里往前冲。”

最后,老人向我们详细讲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他说:“惨重的失败,险恶的环境使广大指战员对李德、博古等人的那一套指导方针由怀疑转到愤怒。在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同志的努力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35115日到17日在遵义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党左倾军事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红军革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啊!

同学们入神的听着,不时的拿笔作记录,不愿意错过哪怕一小段话。老师说,他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长征精神和革命精神,并把这些精神贯彻到学习生活中,继而发扬光大。他特别强调同学们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中,不要迷失方向,不要忘记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位同学表示:“听完老师的讲述后,我对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更真切的认识。我会将听到的这些故事传达给身边的同学,让长征精神传承下来。”(学通社记者 方美华/见习记者 童先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