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村支书
――记我校选派干部、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吴郢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胡永
(图片截取自当晚电视新闻)
胡永系我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2004年1月,经党委推荐、省委组织部选派他到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吴郢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我校党委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广大党员和村民的配合下,胡永近三年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吴郢村已经由原来的后进村变为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的先进村,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6年,该村被评为淮上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村,胡永本人被评为淮上区优秀共产党员。
在村民王勇(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60多岁,带一个6岁小孩)的眼里,吴郢村第一个变化反映在贫困村民的变化上。王勇说,今年初,自己患了重病,村支书胡永号召全村党员积极捐款,把自己从死亡边缘硬是拉了回来。5月份,胡永和其他村干部又想方设法,帮助王勇拆除了破旧的危房,为他盖起两间平房,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们重点帮扶的除王勇外还有几家。通过帮扶,进一步增强了该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关系。
说起第二个变化――水利设施的变化,王勇更是赞不绝口。王勇说,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近30年没有整修了。去冬和今春,胡永和其他村干部带领村民把村南的农田道路、沟渠全部整修一遍,累计投资20多万元,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田间沟渠13万米,疏浚河道2公里,而且当年就见效。王勇说,今年秋季多雨,临村的庄稼都受灾被淹,而吴郢村却获得了丰收,村民们特别高兴。
而吴郢村的第三个变化――村庄道路的变化,同样给全村的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原来的吴郢村全是土路,路面高低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深受其苦。胡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帮助村里改善出行环境,胡永想方设法从市交通局争取到了5万元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两条
谈到在这三年中所取得的成绩,谦逊的胡永感慨良多。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在吴郢村取得一点点成绩,一方面离不开村里其他干部和全体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安徽财经大学这个坚强的后盾给予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早在选派之初,学校就为胡永购置了各种生活必需品,解决了其生活上的困难。其后的三年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到村里看望胡永,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不仅如此,学校还对吴郢村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扶。2004年5月,校党委书记、校长石秀和率领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研究生一行数十人到村,带着大米、面粉和食用油慰问了村里的贫困户。2004年7月,由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吴郢村举行,此次活动不仅为村民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开展了义务送医送药活动,还为村小学带来了电脑、书籍和课桌椅等学习用品、用具。2004年8月和9月,我校中文系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到村进行了结对帮扶活动,共帮扶了12户困难村民。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的春节前夕以及2006年7月,受校党委委托,组织部、人事处等部门购买了大量米、面、油到村帮扶困难村民,累计帮扶近20户次。这些帮扶活动不仅帮助困难村民解决了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校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胡勇说,正是因为有了学校的这种大力的支持,身在基层的这三年中,他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正是因为有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爱,他才能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组织部 闵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