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还得再闯几道关?

时间:2006-12-21浏览:1910

    从最初的政治引路人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大学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某些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北京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上,与会的高校领导和学生思政工作一线的教师们畅所欲言,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克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更好地实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模式。

    高教大众化呼唤辅导员专门化

    谈起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北京工业大学辅导员王雪竹特别有感触,已经做了5年辅导员工作的她在这支队伍中也算是一名老将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时间的变长,她经常感觉心里缺乏底气。

    王雪竹给记者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土木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林洋各方面都很优秀,平时也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困惑,但是临近毕业的时候,忽然表现出一种对前途的忧虑,在和同学聊天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发呆,言谈间能感觉到他心里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王雪竹发现了这一情况,跟林洋谈过几次,但效果都不好。“关键是不能从专业角度给他帮助,自己所拥用的知识能力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可见,专业化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要通过各种进修、培训,有效提升辅导员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各个领域的理论素养和运用能力。”王雪竹感慨地说。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成为大学事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在美国的大学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独立设有规范性、制度性强,实行垂直化管理,分工细致的学生事务管理组织机构。

    在中国,伴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独立、规范,越来越需要专门组织和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指出,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独特,现实要求学生工作转变观念、提高水平,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的专业体系,传统意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已不堪其累、其难,这就产生了辅导员队伍专门化的需要。辅导员自身也需要经历一个侧重一般学生事务管理,到侧重思想教育、人格塑造,最后从教育学高度指导开展工作的职业发展过程。

  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需要提升

    记者在北京某高校采访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化学专业的学生徐亮入学时表现很积极,辅导员李兵老师让他当班长,徐亮很负责,但是成绩总是非常差,李兵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个学生曾经患有抑郁症,只要一碰到跟学习沾边的事情就完全没有精神,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目前徐亮仍处于心理调整阶段。李兵很自责,同时他也认为,在学校承担的很多教学管理工作和行政事务影响了他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自己能多关注一下这个学生,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的辅导员郭中宝坦言,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期望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过多的角色占据了辅导员很大的精力,整天应付繁杂的具体琐事,直接导致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变少,弱化了本职工作的实效和职业化程度。

    目前,由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已经大大提高,许多高校招聘过程中出现的火爆场面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但辅导员工作的角色模糊和相关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有相当数量的辅导员并未将辅导员视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打算长期从事。因此,当前高校面临的不是“选人”的问题,而是如何“留住人”和“留住高水平的人”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认为,要坚持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给他们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使他们产生事业的归属感,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仍待完善

    破解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使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同时更加符合辅导员工作职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辅导员职责的不确定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无法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奖惩体系。”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辅导员张琪对记者说,“辅导员的职业特点使得其劳动成效需要由学生的长期发展来展示,短期考核难以表现出来,因此,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

    “根据职业发展理论的提示和现实的需要,高校要重点考虑辅导员职称体系的建立和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问题。高校在制定职称评审文件时,应在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将职业化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标准与专业教师区别开来,按照‘德、能、绩、效’的标准,完善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规律相适应的职称评定体系。”张彦如是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培表示,在转型中提升学生事务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按照专业化的规划要求去建设管理队伍,设计和制定较为科学并注重实际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科学性的关键。

    辅导员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与会教育专家强调,积极转型,有效创新,使辅导员工作的绩效真正得以体现,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留住人才,留好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