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第三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协作委员会会议召开

时间:2010-09-18浏览:1069

 
    人民网安徽频道讯  由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协作委员会主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协作委员会会议日前在黄山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等32所高校的80多位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建刚教授和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协作委员会秘书长李宏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贸专业同质化难题

    据了解,全国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安徽省目前有28所学校(含独立学院)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将近一万人,仅次于外语专业。今年五月份,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2010年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由于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列为红牌专业。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会不断增加,因此,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出现的就业困难事实上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时代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但是,受高等教育系统内资源分配方式、政策、观念等多方面影响,大量高校盲目追求“综合化、高水平、研究型”,低层次的高校追求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是一个普遍现象,趋同发展倾向严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不例外,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相似性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在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同专业应不同质

    在如何优化层次结构方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张永安教授指出,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背景下,其人才培养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什么样类型(层次)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类型的人才必须定位准确,体现在课程体系上,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相同专业应有所不同。高校教师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教师其使命应当重新定位。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邢孝兵博士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研究人才,二是国际贸易管理人才,是指在进出口企业或者生产企业中从事外贸业务管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即具体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专门人才。邢孝兵认为这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事实上由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承担,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的财经类高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地方院校和职业院校以培养具体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专门人才为主,一般的财经类高校(相对于研究型财经高校而言)以贸易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主。

    在如何培养特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王晋斌教授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他指出有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应该包括:厚基础和宽口径、重实践、重科研和国际化四个方面。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张曦凤教授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铜陵学院冯德连教授提出了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第一,要加强校企合作。第二,多方向培养。第三,拓展学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终,如何提高人才质量是关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健教授把实践教学提升到战略高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人才培养战略,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战略。中央财经大学贺培教授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如何通过中外合作教育项目实现学科专业的复合设计、中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应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以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复合型和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万红先教授以《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为例,总结了安徽财经大学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以及科研促进教学三个方面探索的经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佘群芝教授分析了双语教学在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由于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领域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共识,交流了经验,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现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办学格局,以更好地满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而形成的层次不断提升的国际经贸人才需求,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讯员:邢孝兵  赵有广  张如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