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党史教育走进艺术课堂

时间:2021-06-07浏览:103

艺术学院创新党史学习形式,积极立足“艺术”特色,多措并举将党史教育融入艺术课堂。科学设计专业课结合党史教育的教学体系,将最合适的红色元素、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到艺术课程内容。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使得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走入学生心中。

书法,谱写光辉历程

传统书法表达红色故事。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授课教师陈国栋将传统书法与党史教育结合,使学生受到了艺术和精神的双重熏陶。书法界的泰斗人物赖少其是书法课上的“常客”。赖少其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新四军老革命家,曾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后越狱回到苏北解放区。陈国栋将赖少其作为一个经典去讲解。他解释道:“讲好赖少其的故事就是讲好党史故事,红色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比起讲述遥不可及的人物,我们身边的红色故事更为生动。”书法课的书写内容包括赖少其、毛主席等红色革命家的诗词。陈国栋也鼓励不同地区的学生把红歌作为书法学习的载体,把家乡的经典革命故事作为书写的题材,如书写巢湖和金寨的红歌。同时书法课也会将童雪鸿、司徒越书法作品中包含李大钊、周恩来、陈毅的诗抄作为范本学习。学生黄雨对书法课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党史的一部分,感受到了革命事业的艰辛,感恩革命先辈的付出与努力,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的安稳时代。”书法课还结合展览与竞赛活动,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用传统书法合理表达红色故事。

篆刻,铭记红色记忆

篆刻课堂上一把小小的刻刀勾勒出了党史中的红色记忆。“篆刻艺术”是艺术学院常设的公共美育课程之一。课程把传统文化与党史中的红色文化相融合,让党史从无形到有形的转换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红色基因引进课堂与教学结合,可以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更生动深刻的认识红色历史,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同时加入学科竞赛,使得同学们在创作时更具积极性。”谈及为何将篆刻课与党史教育结合起来,陈国栋老师如是说。

提起篆刻课,冯慧敏同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从我自身来说,我很喜欢篆刻的,在课上,我不仅学习了篆刻艺术的相关知识,还在老师的启发下尝试将篆刻艺术与我们当下结合起来。其实在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进行创作。我认为我们党史上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入印的,像一些诗词、山歌、战役、经验,还有精神等这些都可以是我们进行篆刻创作的来源。”在篆刻课程教学中有的同学家乡曾是淮海战役的战场,他将相关事迹刻成印章,有的同学家乡是周恩来的故乡,他的篆刻主题也和周恩来总理有关。上海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等等战役都成为了学生手下的素材,被篆刻、被铭记、被宣扬。党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飘荡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学生篆刻作品也在今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

声乐,唱响爱国情怀

音乐是有温度的,能直达人心。是有力量的,可以鼓舞士气,音乐的思政教化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合唱团教师赵义堃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排练作品《地道战》,《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十送红军》、《在灿烂的阳光下》、《唱只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红色音乐,将党史教育融入合唱教学中。赵义堃老师表示:“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极具震撼力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参与者与观看者来说都是激发对真善美追求的过程。学生钱彦坤说:“学习歌曲前,我们会了解歌曲的创作年代以及创作背景,我们这些演唱时根据节奏以及旋律的变换可以切身感受创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党带领人民越过重重阻碍的过程,以及人民对党的拥护及爱戴。”其中合唱团表演的《闪亮的日子》与《飞来的花瓣》节目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三等奖。


同时赵义堃老师带领学生制作了一首歌曲《薪火照亮征途》,该歌曲让学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使学生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薪火照亮征途》是由赵义堃担任总策划,寻专业人士作词作曲演唱,该歌曲的MV创作、摄像、剪辑、创意策划、文本制作均由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完成的,该作品参加了中国文联建党100周年MV征集活动,讲述了我党从建立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建国直至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富强、走向繁荣昌盛的光辉故事。

绘画,助力乡村振兴

将彩绘课堂搬到乡村,用思政彩绘为乡村增光添彩。彩绘教师朱庆带领学生前往灵璧县尹集镇圩疃村进行彩绘活动,30余位学生通过墙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地展现思想政治内容,同时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朱庆老师这样介绍彩绘课堂融入的党史内容:“彩绘内容都是和党的政策紧密结合的,彩绘场地有时会放在革命老区。我理解思政彩绘是一个输出输入的过程,学生在墙上输出彩绘内容,同时党史教育也在输入进他们心中。”进农村彩绘也可以让学生实地感受到新农村在党的带领下发生的变化,看到农村的新面貌。

今年艺术学院的70名大学志愿者在绘画系副教授张玉霞带领下也来到马城镇前郢村,开展乡村彩绘活动。该活动共分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乡村特色、党建、禹墟遗址”五大主题。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在线条、色彩的演绎下,志愿者们用手中的画笔为乡村增添色彩,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学生李琦琦表示:“彩绘与思政相结合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党史、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同时我们可以开拓出新的绘画题材,更有利于绘画创作。”本次彩绘活动将艺术融入乡村,将思政融入艺术,弘扬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同时也将党建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实践、融入乡村。


书法、篆刻、声乐、彩绘这些艺术课程通过与党史的融合,成了课堂思政的一个成功实践。一系列的党史知识融入艺术教学加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使百年精神具像化,在提升了艺术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精神层次。美育和艺术教育得到了同步的提高,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缓缓盈润校园,滋养学生身心,培养了德智体美劳接班人。

(撰稿:党委宣传部 项鑫 学生记者 薛晓雨;审核:艺术学院 刘晓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