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基层建设、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号召,经济学院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寻访历史记忆、感受乡村振兴的实践之旅中挖掘新时代育人价值。
专项调研,赋能乡村探良策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智慧农业、低碳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经济学院立项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实地探究研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思路。
经济学院“乡村振兴观察团”一行前往蚌埠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参观学习。实验馆技术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了馆内研究的最新农产品成果,并对馆内各种作物的栽培意义、农用价值做详细介绍。在南京农业大学怀远糯稻产业研究院,试验田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田里的糯稻作物和试验价值,并深入解读智慧农业发展策略。
在蚌埠市燕山乡东南部定庵村,经济学院“碳农奇妙旅程”队开展了主题为“碳汇模式赋能低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定庵村低碳农业发展规划理念和功能定位分区等综合发展情况,就近些年来村经济发展情况、劳动力流动、乡村建设等方面展开交流。
青马领航,寻访红色忆征程
经济学院着力推动青马工程建设,通过深入开展红色实践,培养一批政治品格忠诚、家国情怀浓厚的青年政治骨干,用青春热情做红色精神的校园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经济学院青马班成员组建的“梦寻红色征渡小队”通过探访蚌埠市博物馆档案馆、调研蚌埠市燕山乡孙家圩子村、开展社会群众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梦寻红色征渡 探寻红色文化发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革命文物、历史文献等触摸珠城的城市发展脉搏和革命斗争历程,感受渡江战役中战时历史面貌和战略图景,深入了解本土历史沿革和红色文化,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深感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铭记挥洒热血、不怕牺牲的革命先辈。如今,强国的重任已然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挑起时代发展的重任,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躬身乡间,劳动教育育新人
劳动育人关键在“行”。经济学院引导学生走进田间村头、走进基层与群众,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贴近三农发展,将专业理论与现实发展的融合接轨,在实践中掌握真知、淬炼品格。
知农事、懂农情、解农忧,乡村振兴须躬行。经济学院“归去来兮”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合肥市大圩镇政府,参与大圩镇团委组织的辖区暑期返乡大学生、青年团员开展“知农事、干农活、交农友”青年农事劳作体验活动,感悟“三农”精神。尽管天气炎热,团队成员依然秉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口号精神,克服困难,完成了试验田的插秧任务。
亲历乡村探”三农“,志愿服务助振兴。经济学院“兴梦‘铜’行”实践队前往铜陵市西联镇山东村展开实践活动。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团队成员参与村委会日常工作,协助村干部向村民普及国家惠农政策。团队成员前往农户家庭进行走访,对于村民的粮食收成、数字乡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解。他们还跟随村干部慰问村内孤寡老人,帮助老人进行家务农务劳作。在田间地头,团队成员感受了山东村的特色农业——稻田养虾,亲身体验参与农业劳动,了解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了解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需求,淬炼个人品质。经济学院学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血扎根地方、服务乡村建设,为描绘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贡献力量。
(撰稿:经济学院 董松涛 胡波 周毅玮;摄影:经济学院;审核:经济学院 夏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