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数字 休闲 文化”——管工学院开展“微旅游”专项社会实践助力城市微旅游业发展

时间:2023-08-25浏览:21

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模式多元更迭、旅游市场深度细分的趋势下,“微旅游”这一稍显新鲜的“个性化”旅游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深入促进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发挥专业优势分析“微旅游”产业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暑假期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城市微旅游产业发展调研”专项社会实践活动,19支团队同步调研,赋能城市旅游业创新发展。

数字赋能 探寻微旅游“新方向”

淮河两岸和江淮两岸两支实践团队聚焦蚌埠市旅游景点,前往蚌埠市博物馆、张公山公园、垓下遗址展览馆、栖岩寺、双墩遗址等地,对旅游线路、景点周边住宿、交通等做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围绕旅游景点的知晓率、便捷程度等方面对游客进行了采访。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于“微旅游”行业推动蚌埠及周边城市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经历了风景名胜游-主题公园游-红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的主题变化,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还将会延续休闲度假游的主题。鉴于周边游市场已经步入发展成熟阶段,但在后疫情时代将成为消费需求高地,兼具休闲度假功能的微旅游目的地或将成为周边游产品的升级发展方向。

实地调研后,团队将调研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针对越来越多“微旅游”现象产生,成员们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出“觉人间”微旅游程序。针对需求,成员们深度挖掘城市微旅游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景点、美食、文化、历史等方面,通过小程序展示给用户,同时建设起微旅游资源库,便于管理和实时更新微旅游资源。团队目前正在完善程序功能,使用户可以轻松地搜索、筛选微旅游资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会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根据用户习惯和喜好推荐个性化路线,便于用户快速规划行程,通过物联网技术支持AR和VR的景区导览,提升用户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更便捷、更适配的蚌埠休闲度假微旅游。

回归休闲 推动微旅游“新转型”

8月8日-10日,天涯路实践团队抵达黄山市,对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和转型展开调研。与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接后,团队成员与相关人员就“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展开交流,了解到目前黄山市正大力发展摄影写生、徽州民宿、非遗演艺等新业态,积极培育新安康养、研学修学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新模式,加快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模式转变,以优质的产业生态和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诗与远方”的新追求。而通过采访游客,团队成员也了解到,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多人选择“微旅游”随时出发,主打休闲娱乐,而黄山的这种转型无疑契合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

8月10日,实践团队前往宏村古村落,围绕“微旅游调查”和“商业化分析”向当地居民、商家、镇政府工作人员、游客及写生群体展开采访。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不难看出,宏村不同于在黄山风景区游览时对精神世界的“养生”追求,商业化开发程度较高。采访过程中,就“您认为旅游中的消费会影响出游的幸福感吗?”的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7.2%。

传统的旅游业已经在当今生活快节奏的时代下显出疲态,而微旅游行业却大有可为。通过此次调研,天涯路团队认识到旅游业的创新转型发展,各地景区往往更需要把握机遇、释放资源,让旅游回归自然,让城市焕发生机。

文旅融合 激发微旅游“新势能”

8月中旬,“珠城逐梦青年”实践团队、春华秋实小分队、淮河两岸三支队伍分别前往蚌埠、合肥,在实地考察中分析当地当前“微旅游”发展中文旅融合现状,助力城市“微旅游”可持续发展。

8月13日,“珠城逐梦青年”实践团走进张公山公园与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景点,参观其标志性建筑“珍珠女”和“红凤凰”,与园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背后的神话故事与历史意义以及园区基本情况。通过采访市文化体育旅游局有关人员,了解到蚌埠市当前及近期的一些文旅项目,如:“十大不得不探十大美食店”“不得不逛的十大夜游市集”等。而在蚌埠市博物馆中,成员们也看到了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和花鼓灯文化。近年来,蚌埠市按照“文旅融合、核心引领、轴带链接、龙头带动、片区联动、组团崛起、全域美丽”的思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两龙头、三区、三组团”发展新格局。

在垓下古遗址,淮河两岸实践团观赏到了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技艺。剪纸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美好愿望,“希望能将传统的剪纸艺术和现代创意巧妙融合,服务和渗透于人民的生活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得到艺术的滋养。”非遗剪纸项目传承人刘华飞女士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剪纸艺术。实践团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项最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创新并进也有了新的思路。

春华秋实小分队前往合肥市合柴1972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理念,创新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探索了“文旅+城市更新”“文旅+特色街区”“文旅+乡村振兴”等业态融合模式,合柴1972老工业空间摇身变为文创园区,成为广受青年热捧的城市文化新地标。通过调研和采访,团队成员发现前来游玩、打卡、消费的游客络绎不绝,街区内开设了多种特色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参与其中,增加了游览的互动性。

通过实践,团队成员们进一步明确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路上,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旅游建设中去,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撰稿:管工学院 丁莹;摄影:管工学院;审核:管工学院 樊元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