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一核心六举措六融合”——法学院以巡察整改成效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

时间:2024-07-04浏览:10

法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巡察整改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层层压实责任,依托“红帆·法苑”特色党建品牌,通过构建“一核心六举措六融合”特色工作架构,推进党建和业务“双轮驱动”。“一核心”即坚持政治引领,学深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六举措”即打造“思想之帆”“奋进之帆”“科研之帆”“活力之帆”“实践之帆”“服务之帆”;“六融合”实现“目标融合”“任务融合”“责任融合”“工作融合”“文化融合”“发展融合”通过整改,学院党建提升工程向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持续优化,高端智库建设日趋完善,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打造“思想之帆”,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制度9项,完善制度19项,建立健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运行机制。以“理论+”学习模式(理论+刊物、理论+研讨、理论+实践)为抓手,将思政课、法治课、理论课、实践课深度融合,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依托学校、学院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学院重大活动、重要经验和创新成果,推广“党代表风采”张静、“榜样的力量”韩雪和胡丽、“蚌埠市三八红旗手”陈琛、“雏菊守护”项目团队等先进事迹,发挥好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以巡察整改为抓手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编印《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与实践专刊》《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学习手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3期,专题党课、专题辅导15场,德法育人大讲堂6期,法学青年说3期,主题党日活动36场。辅导员沈庆获评全国、安徽省优秀易班辅导员,学生王金丽获评全国、安徽省优秀易班工作站站长,赵海涛同学获安徽省高校班级思政委员征文比赛特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2024年6月报道《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打造“奋进之帆”,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围绕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构建“特色专业方向 + 特色科研平台 + 多元系列讲堂 + 多维法学实践”模式,形成设计科学、衔接周密、门类齐全、强基础、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创新提出“1333”工作法,即1套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制定《法学院推荐学生为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实施细则》《法学院推荐学生为发展对象工作实施细则》),3项常态化记实管理(学习、服务、纪律3本“账簿”),3个阶段连续考察(分类定制低、中、高年级阶梯化特色党课模式),3方协同育人机制(与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周边社区开展三维共建),积极推进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建设。学生侯星友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安徽省就业赛道(高教组)一等奖、第五届长三角法律职业能力面试大赛三等奖。学院师生团队斩获江苏省第二届“法援惠民生·恒爱杯”华东区高校大学生模拟劳动仲裁庭大赛“仲裁庭组冠军”“被申请人组亚军”“优秀仲裁文书奖”“最佳组织奖”及“优秀指导教师”五个奖项。

打造“科研之帆”,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实施交叉、特色、创新的科学研究发展理念,鼓励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倡导形成比较特色优势,着力打造12356系列特色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校级重大科研团队、3个学科特区、5个与实务部门联合设立的研究机构、6个校设虚体研究机构),稳步实施学科建设改革。学院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立项2项,实现在此类别项目的突破。在《法学》《现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C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B级5篇。出版专著1部。3位教师五次入选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论文发表“高产作者”榜。

打造“活力之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本科教学观摩系列活动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展示活动、青年教师PPT课件研讨活动等,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举办第十一届云山青年法治圆桌论坛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科研能力培训活动。举办龙湖法学沙龙,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修订《法学院管理津贴发放暂行办法》《法学院系部考评办法》等,完善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机制。聘请来自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专家65人做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新增安徽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者)1人、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10位教师入选安徽省法学法律专家库。1人获得“安徽省教坛新秀”。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84%,现已基本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人员相对稳定、教风学风优良、有较强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和实践指导团队。

打造“实践之帆”,引领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认真贯彻执行全省“八五”普法规划,严格按照“三个主动”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和优势,紧紧抓住“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日、“6·26”禁毒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学院团委、学生组织等为依托,积极推动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着力打造“助苗人法治宣讲基层行”“雏菊花开”等精品活动。“雏菊”等志愿服务团队入选2024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2024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等;与蚌埠市联合打造的“雏菊关爱未成年人公益服务项目”使3000余名未成年人及家长受益,荣获安徽省“月评十佳”“四个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项目、蚌埠市2023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项目”2024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报道学院“雏菊”团队通过宣传教育增进居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理解,查看独居老人情况、低保特困户享受政策及落实情况,调研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服务之帆”,推动地方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实施“走出去”办学思路,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出击,深入交流,不断建立健全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交流合作工作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的辐射功能。学院党政领导主动作为、积极联系、实地走访,与蚌埠市司法局等党政机关和北京炜衡(合肥)律师事务所等律师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不断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利用“安财法学大讲堂”“德法育人大讲堂”“法律诊所”等举办学术讲座。举办新时代法学教育前沿论坛等学术会议。不断增强党外教师智库咨政意识,将参政议政履职职责与智库思维相结合,围绕国家、安徽省、蚌埠市重大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做好履职和参政议政工作等。与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台办联合建成“皖台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取得智库成果16项,其中校A+类1项、A类3项、B类9项。

(撰稿:法学院 徐珊珊;审核:法学院 张卫彬)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