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3月19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34名师生党员代表赴蚌埠双墩遗址开展“探寻文明根脉激发创新动能”主题党日活动。
在双墩文物展示中心,党员师生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沿着“考古大事记”的脉络,通过图片和实物展出等形式系统了解双墩遗址的发掘历程与文化价值。从钟离君柏墓到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一件件文物和原始符号揭开了淮河流域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先民具象化的精神信仰见证着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演进历程。党员师生们对人像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赞叹不已,称其为“东方的神秘微笑”,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为保护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农产品展览馆内,各式各样的农产品琳琅满目,从传统的手工制品到现代化的加工食品,无一不展示着蚌埠农业的发展和创新,其中以玉米淀粉、秸秆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有机塑料餐具、可降解包装盒等创新产品,实现了传统农作物与现代环保科技巧妙结合。随后的试吃活动中,党员师生们表示,通过品尝这些具有蚌埠特色的食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蚌埠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带队教师现场点评:“从田间到舌尖,农产品的每一次转化都是经济价值与新质生产力的共振。”
在文创馆,以双墩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让师生们眼前一亮,陶纹书签、民俗帆布包等设计在保留历史印记的基础上注入时尚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在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场创作基地,相关负责人不仅介绍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演绎的经典剧目,还重点介绍了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现代剧《大禹》。该作品以传统艺术形式诠释了团结协作、砥砺前行的时代精神,成为“非遗现代化”发展的成功范例。该负责人表示,非遗传承道阻且长,为艺术作品不断注入新时代精神内涵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党员教师表示,非遗文化发展关键在“人的传承”,要通过与高校积极合作,使传统艺术以“非遗进校园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等形式焕发新生。
此次国贸学院师生主题党日活动将文化遗产与实地研学相结合,通过实地探访双墩遗址文化展馆核心区、观摩花鼓灯非遗传承实践等,让党员师生深化对淮河流域文化资源转化、传统产业升级的认知,在跨越七千年的文明对话中感悟中华文化精神力量。
(撰稿:国贸学院 孙博伟;审核:国贸学院 刘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