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第七研究部指导,经安徽省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红色文化论坛”于8月27日在黄山市召开。此次论坛是安徽省委今年部署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议共收到征集论文401篇,经评审遴选72篇论文作者参会。会前经过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2篇。我校曹天生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路易•艾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综合报告>;的历史回响与价值分析》、作为第二作者的论文《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对国宝宣纸的保护与传承述论》均获论文一等奖。
《路易•艾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综合报告>的历史回响与价值分析》一文,围绕路易・艾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综合报告》未刊译稿展开研究,核心论点为该文献是抗战时期工合运动的珍贵史料,具有填补历史空白、展现战时经济韧性与国际反法西斯合作的多重价值。该文首次对这份未刊译稿进行系统校注与分析,厘清其发现过程、作者与译者背景,通过原始数据与细节还原我国抗战时期工合运动的基层实践。该文创新点,一是以第一手资料填补工合运动研究空白,如东南区合作社的行业分布、产值数据及国际援助明细;二是揭示战争环境下“生产自救+社会稳定”的经济韧性模式,展现工合对难民、伤残军人的安置成效;三是凸显国际主义视角,通过菲律宾华侨、香港机构等援助记录,呈现国际反法西斯合作的微观实践,揭示“互助合作、自力更生”精神对当代乡村振兴的启示。
《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对国宝宣纸的保护与传承述论》一文,论述了抗战时期新四军在皖南通过经济调查、主导工合运动、建立联营合作社、实施民主管理及军事保护等举措,不仅使濒临灭绝的宣纸技艺得以存续,更将其转化为文化抗战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度融合,成为军民共护文化根脉的典范。其突出亮点表现在,一是以叶挺视察宣纸厂、工人冒死送宣纸等细节,生动展现军民生死与共护文化的历史场景,赋予了学术研究的人文温度;二是进行了多维价值挖掘,既梳理宣纸技艺存续的物质基础,又阐释其在经济抗战(打破封锁)、文化认同(激发民族精神)、国际传播(联结反法西斯力量)中的多维意义;三是揭示了革命时期文化保护与群众工作、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为当代非遗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历史镜鉴。
(文:唐义立;审核:徐翠平 王秋祎;编辑: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