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深度融合,上好“大思政课”,艺术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核心主题,精心策划并圆满完成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广大青年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期间,来自学院不同专业的青年艺术学子,带着青春理想与专业热情走出校园、扎根基层,积极投身于多元丰富的实践项目。他们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践行“挺膺担当”的时代号召,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书写下一幕幕生动鲜活的青春故事。
笔墨丹青绘田园,青春实践育新人
为大力推进安徽财经大学“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切实履行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强化党建引领育人实效,激励青年学生躬身实践、服务基层,2025年7月,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艺润青春”墙绘艺术团前往蚌埠市怀远县兰桥镇大观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墙绘活动。团队由支部书记黄育花、具有丰富墙绘经验的刘伟和李乔教师共同带领,30余名团队成员均自愿报名参加暑期墙绘志愿服务活动。
此次活动以“龙虾、稻田、荷塘”为灵感,绘制一幅幅饱含乡土情怀的画卷,青年学子不仅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更在躬身实践中体悟青春担当,接受了一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打造出集生态美学、产业特色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墙。
连续9年来,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深耕墙绘艺术创作,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底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基因,以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为现实土壤,用色彩与线条重构宣传话语体系。这不仅突破了传统宣传的时空边界,更让文化基因与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强劲的艺术动能,书写着高校服务社会的担当答卷。
青春逐梦黄梅故里,学子探寻戏曲明珠
为深入挖掘黄梅戏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6日至8日,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皖江梨园薪火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安庆市,开展为期三天的黄梅戏文化调研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访安庆黄梅戏博物馆、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严凤英纪念馆及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文献研究、艺人访谈、剧目观摩等形式,深挖黄梅戏从“田间小调”到“戏曲明珠”的发展脉络,记录老艺人传艺故事,探索年轻演员如何用短视频、沉浸式演出等创新形式激活传统戏曲。队员们表示,在触摸戏服纹饰、聆听唱腔韵味中,深刻体会到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未来将以调研报告、纪录片等形式助力黄梅戏走进更多年轻人视野。
青春解码小岗改革精神,文创赋能红色基因传承
为传承“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小岗精神,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小岗红创先锋队”实践团于暑期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青春解码小岗改革精神,文创赋能红色基因传承”主题实践活动。团队走访“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及“当年农家”实景展区,通过研读改革文献、聆听村民口述史、重走“改革大道”,深刻体悟“一包到底”的开拓精神与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
实践中,队员们结合青年审美与时代需求,以小岗村“红手印”“沈浩日记”“改革时间表”等元素为核心,设计出系列文创产品雏形——包括场景化文创礼盒、红色教育展示墙、精神传承礼包,强化“沉浸式”红色记忆,通过文创设计让历史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精神载体,让游客带走“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岗精神,以青春创意续写改革传奇的新时代篇章。
本次社会实践以“青春挺膺担当 实践赋能成长”为主线,构建起“艺术创作+文化调研+精神传承”的三维实践体系,社会实践内容覆盖墙绘艺术、乡村振兴、小岗村精神传承、探索戏曲之美和非遗文化传承等多个主题。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人民网、凤凰网、安徽学联、蚌埠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题报道,充分展现了艺术学院学子在服务社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青春风采与实践成效。
(文:黄育花;图:艺术学院;审核:胡春桃 王秋祎;编辑:谭婷)